第39章_朕与秦王扫六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最新网址:www.cocozh.cc

这身体他已经无话可说了,能让他这么无语的事还真不多。

赵宪从宫人手里拿过手巾帮他轻轻擦着头发,做贼心虚道:叔叔,对不起啦,我刚才把你供出来了不过父王要是生气你,我一定拦住他。

嬴政轻轻笑了一下,你得逞了没有?

提到这个赵宪就特别开心,搓头发的动作也轻快许多:得逞了!父王不但抱我了,还亲了我一口!在这里!

他指着额头的某处说。

嬴政看着他这傻乐的样子,莫名想起自己以前那一堆孩子,好像他除了偏爱扶苏和胡亥一些,其余的真没怎么注意过。忽然就想,那些孩子是不是也像赵宪这样,想要他的疼爱,却又不敢说,只能远远地看着。

以前不觉得如何,和赵政认识后,他似乎变得有情起来了。

嬴政抬手摩挲着赵宪的额头,那个被赵政亲过的地方,轻声道:真不是个好父亲,对不对。

我知道他很爱我的。只是太忙啦,秦国这么大,好多好多事情啊,父王每天都要忙到深夜才会睡觉。赵宪像是和嬴政说悄悄话一样,声音小小的,他是最好的,不管是父亲还是秦王,都是最好的。

嬴政摸着他的额头,嗯了一声。

赵宪比他想象中好很多,他以为成蟜那种小机灵的人,生出来的孩子也不会有什么大智慧,但是这孩子并没有成蟜身上那些歪心思,乖巧懂事又古灵精怪,很有几分赵政小时候的样子。

听见赵宪这么护着赵政,心里还有些欣慰。

赵宪见他神色疲惫,将被子盖到他脖颈,仔仔细细掖好,轻声道:叔叔休息吧,别着凉了。

嬴政嗯了一声,果然闭目养神。

赵宪走出屏风,乖乖回到赵政身边,赵政正在喝茶,头也不抬道:他醒了?

赵宪点点头。

说了什么悄悄话?

赵政抿唇,眼睛乌溜溜地一转,吐舌:父王都说了是悄悄话嘛,我不告诉父王。

赵政也没有真的要跟小孩子较劲,吩咐侍官:带他去书房。

好!这是要检查功课的意思,赵宪又开心又紧张地抱着竹简出去了。

小太子一走,内室就安静了下来。赵政放下茶盏,起身说了一句:好好休养。

床榻上闭目养神的嬴政睁开眼。

过了一会儿,再没有别的声音。嬴政望着头顶的帷幕,想着赵政应该是离开了,轻声道:庄喜,过来。

哎,公子。庄喜弯腰走到床榻边,跪了下来,哪里不舒服?还是想吃点什么?

嬴政没什么胃口,也没有不适,只是手指轻轻敲着床榻,太子身边那位先生,是什么官职?

是太子少傅,公子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了?

大王很赏识他?

庄喜想了想,下人对这个也不太清楚,不过这位太傅,有件事做得可真是满朝皆知。大概五年前,他犯了点小错,隐宫那边刻意为难,要把他逐出秦宫。他胆子也是大,竟然在大王朝议的路上把头磕破了以血作书,说按照秦律,他犯的错不至于被逐,请王上明查。

大王看了他写在地上的血书,问他是不是懂律法,又问他的字跟谁学的,说了一些话后,最后不知怎么就授了廷尉的下属郎官给他,还把隐宫那边处置了一顿,杀了好几个人。后来他又升任太子中庶子,又加封侍中,平时一些重要的诏令,都是由这位少傅书写再下发出去的。

嬴政听完默不作声,心底却有点明白了。

他想起来一件很久远很细小的事,小到他自己都快记不得了。当初赵高善书法,篆书写得很有风骨,他有段时间曾经临摹过赵高的字,所以字迹里是和赵高有几分神似的。这本来是件不起眼的小事,庄喜这么一说,他才意识到,这件事对赵政来说,可能非常重要。

嬴政隐约记得自己在邯郸时曾经给赵政写过一些文章,赵政对他的字迹肯定是清楚的,但是再多细节,他记不起来,一想头就疼得不行。

庄喜见他皱着眉头脸色苍白,担忧道:公子没事吧?

没事。嬴政抬了下手,你先下去吧。

庄喜犹豫道:夏太医说公子得按时进食,吃些清淡的,我回去熬些粥来,公子多少吃点吧?都几个时辰没吃东西了。

嬴政点了点头。

庄喜本来生怕公子不愿意进食,此刻大松一口气,给他擦了擦汗,就退了下去。

他带着两个宫人准备回长安宫做些膳食带来,刚要离开,秦王侍官就从偏殿偏门走了进来。庄喜忙上前行礼。

侍官将身后跟着的宫人提着食盒拿了过来,交给庄喜:大王吩咐下人们一并负责公子的饮食。这是遵照太医医嘱刚刚熬好的药粥。

庄喜双手接过,紧张道谢,记下了侍官吩咐的其他一些事宜,把人毕恭毕敬地送走了,才提着食盒回到内室。

嬴政见他去而复返,抬了抬眸:怎么了?

刚才大王的侍官送来了药粥,说是公子这几天的饮食一并由侍官们负责了。

他小心打开华贵的食盒,里面是个小巧精致的碗,淡淡的青翠色,晶莹剔透,仔细看还有漂亮的纹路和雕花,一看就很贵重。庄喜见识短看不出是什么材质,只是傻笑:这碗真好看。

嬴政笑道:那你当心点,这一个价值连城,打碎了要掉脑袋的。

庄喜一抖,忙将碗握紧了,也顾不得刚熬出来的粥有多烫手,公子你别吓我,我要是真打了,就照顾不了你了

嬴政没想到他这么不经吓,失笑:大秦律里可没有这条,逗你的。放到漆案上,等会儿吃。

嗯嗯,好庄喜将药粥放到了案上,用勺子轻轻搅动,这样能凉得快一些。

偏殿外,侍官穿过曲折的殿内回廊,不知道绕了多少圈子才走到一处门前,轻声道:大王,药粥送去了。

书房内传出赵政清冷的声音:进来。

侍官走了进去,关上门。屋子里暖烘烘的,外面大雪纷飞一点都不影响这里的暖和。赵政刚刚检查完赵宪的功课,顺便打了一顿手背,安排宫人带他回去睡觉。

他换了件轻薄白衣,手里还是忙着批奏折。

奏折是纸做的。

五年前,嬴政离开时给赵政留下的帛书里写了许多事项,让赵政自己衡量着去做。那些他作为魏国公子时带到秦国的机关匣,曾经让少府无数能工巧匠头痛的匣子,解除了系统的禁制,一下子就能打开了。

里面是当初嬴政从系统那里强取豪夺来的各种关乎国计民生的东西,不会超过秦国的负荷,能够适应现在的水平,涉及到生产工具时还会附有精巧模型。

纸张的制造和使用只是其中一项。

虽然会给以后焚书增加工作量,但嬴政衡量一下觉得这不是什么大问题。他焚书不是真的要那些书绝迹,只是不允许别人大肆讨论百家学说扰乱人心罢了。私藏书籍被发现了也不过是没收掉,如果没被发现,他也不会真的让人挨家挨户去搜。凡事有度,过犹不及,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。

此刻,书房里格外安静。赵政批完一部分奏书后放下朱笔,闭着眼,倚在座椅靠背上,沉声道:查过了?

gu903();


      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cocozh.cc

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